2012年3月26日 星期一

美國,中國大陸及台灣的E-Learning發展概況




上篇文章,已經為大家簡單分析介紹了E-Learning的行業發展概況,接下來就透過筆者的觀察來為大家講述關於美國、中國大陸及台灣E-Learning的發展概況。
美國學者在西元1998年提出E-Learning的概念後,短短五年時間,企業體使用此方法進行員工教育訓練的普及率已經高達19%。西元2004年,金融海嘯席捲全球,失業率高漲,人們紛紛意識到自身能力的不足,開始尋求提升自我價值的途徑,以確保在企業體中能佔有一席生存之地;而在知識經濟的時代下,企業講求的是該如何在有限的成本內極大化員工培訓的成效;在前述各種誘因結合下,更加推升了E-Learning的使用率。截至目前為止,美國已經有超過8成以上的企業採用此種方式進行員工教育訓練,也為美國E-Learning市場創造出高達312億美元的年產值

談到了E-Learning之所以能在美國迅速成功發展,首要歸功於E化科技的普及度(所謂E化概指包括了網際網路的數位媒介、電子化設備工具等進行E-Learning時所必備的基本要素);其次則是美國人民勇於嘗試,對於學習新事物、新文化所抱持的開放心態;最後的關鍵因素則是政府的大力推動,美國政府在E-Learning產業發展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推手角色,不僅針對E-Learning推出相關的計劃(如:美國國防部與白宮科技會聯合推動的ADL計畫),此外還針對保護線上產業的智慧財產權進行修法等,種種良好措施扶助下,使得美國領先於全球,獨霸E-Learning市場的領導龍頭地位。

反觀中國大陸,自西元1999E-Learning引進中國之後,普及度正以穩定的比率持續成長;中國去年E-Learning的國內年產值約為14億人民幣左右,相當於2億多美元;但目前主要實行於國有體系機構、外資企業及部分大型民間企業,至於在國內佔最大經濟比例的上百萬家中小型企業,依舊多半維持傳統的員工培訓模式;探討其中原因,不難發現,首先是文化條件的落差。中國文化是經過數千年的累積,若只是將美國E-Learning模式一昧地複製貼上,沒有入境隨俗針對本地產業模式加以調整,那就好比囫圇吞棗不能咀嚼消化,無法融入中國本地文化,最後只會落得非驢非馬四不像的尷尬局面。再者盜版問題的猖獗。在E-Learning中非常重要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課程資源,而對於智慧財產權的漠視,嚴重扭曲了資源提供者原先透過網路傳遞各式資訊的美意,使得課程製作者持續處於觀望狀態而遲遲不願前進,資源的貧乏自然無法成就產業的蓬勃發展。

中國大陸地大物博人口眾多,藉由E-Learning拓展基本教育的普及化是極佳選擇,透過網路無邊界的特性,能將知識傳過各省各份到達到每個需要的小角落,落實終生學習的精神。雖然目前中國大陸的E-Learning市場尚有許多難題需要克服,但整體而言,仍是被外界看好大有可為且極具潛力的!相信未來在政府及民間單位共同的努力變革下,積極作為,定能使E-Learning產業在中國大陸發光發熱,前景無可限量。

至於台灣的E-Learning發展,可從西元2002年談起,台灣官方將此年定位為數位元年,自此開始積極推動「數位台灣計畫」,E-Learning亦名列其中重點推動項目之一。雖然早年網際網路發展緩慢、相關平台系統昂貴、課程製作經驗不足等問題阻礙了E-Learning的發展,但在經過十年的科技進步及政府大力提倡協助下,困難漸漸被克服。報導顯示,台灣的E-Learning制度在製造業普及率已超過50%,在連鎖超商業及汽車製造業已達到100%完全普及的情況。年產值在西元2010年時達到290億台幣,相當於近10億美元。能有如此長足的進步,政府的積極推動及企業體的全力配合是缺一不可的。

而時至今日仍遲遲不願導入此種方式進行員工訓練的企業,考量的因素大致有:員工對於線上培訓課程模式接受度較低、企業擔憂無法精確評效學習成果、企業體E化程度不足等等。影響的關鍵大多來自企業內部的個體問題,而非外在大環境影響所致。

立足當下,展望未來E-Learning在台灣的發展,應針對一般網路使用習慣著手,漸漸改變網路只是純娛樂性的觀念,以及給予企業一定的協助改善,包括E化環境及E-Learning專業概念的建立等,透過此種方法將知識繼續傳承,相信對目前台灣產業人才匱乏、人才嚴重外流的窘境能有突破性的改善,並讓E-Learning在下個十年交出更耀眼的成績單。

參考資料:
1.     2011中國企業Elearning產業研究報告
2.     CEEFE2011中國企業學習信息化論壇
3.     WebNibbler 在線上學習網站之應用範例
4.     台灣數位教育研究所

感謝各位讀者耐心閱讀,歡迎批評指教與討論。
歡迎造訪芝麻淘課
Erin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